第三十九章 文脉即血脉(第2页)


    周世江又再次问到,语气也变得软了很多。
    “两位长辈,晚辈这种能力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该叫什么,姑且叫它?‘空间异能’吧,我能感知周围几十里的事物。”
    辛一凡如实说到。
    “承染,你也获得了神力吗?”
    孙茂才关心的问到。
    “叔姥爷,我现在只是初步可以感知灵骨,这还要在一凡的引导下才可以,不过现在我还没有发现我的具体能力是什么呢。”
    李承染也实话实说的答到。
    两位老人再次对视了一眼,好像在交流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孙茂才说到:“好,很好,现在终于又有人能够从灵骨上获得神力了!”
    说完他又站了了起来,李承染连忙去扶着他,只见孙茂才对她摆摆手继续说到:“既然你们能够从灵骨上获得神力,那有些事情,我就能告诉你们,承染,辛小友,你们可知道我华夏文明为何能流传至今?”
    辛一凡看了看李承染,然后说到:“我们华夏流传至今靠的是文化薪火相传,道统不灭。”
    “好,既然你提到文化和道统,那你觉得什么是文化什么是道统?”
    孙茂才问到。
    “儒为文化之身,道为魂,释为心,三教一统即为道统,华夏文化的精髓即‘道’、‘德’二字。”
    辛一凡说到。
    “儒释道从何而来,又是从何发展至今的?”
    孙茂才又问到。
    辛一凡答到:“道家起于黄帝,大成于老子,后经列子、庄子、鬼谷子发扬光大,成教于张天师;儒家起于孔子,后有孟子、荀子等人丰富了其内涵,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南北朝时代被称为儒教,一直被华夏立为国教;佛教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土,兴盛于南北朝时代,一直繁盛至今,现在华夏的主要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至于发展,三教以融合为主,互相渗透借鉴,最后形成三教一统互相包容的情形。”
    “不错,历史的书本知识学得不错,不过,你所知道的历史是后来人写的历史,每一部史书都带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和当政者的意志在里面,所以我来告诉你我们世家口口相传的历史吧!”
    孙茂才有些傲然的说到。
    “盘古开天地,其子先天皇氏著《归藏》、中天皇著《连山》,后天皇伏羲氏得演《河图洛书》,后有数代黄帝著有《黄帝四经》,文王因《河图洛书》而著《周易》承袭《归藏》、《连山》演变为《易经》亦称《三易》,老子著《道德经》沿袭《黄帝四经》集道家之大成,孔丘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而成《六经》建立儒家,自此我华夏文脉根骨已成。”
    孙茂才一边说,一边慢慢的在房间踱着步子,也好像在回忆什么。
    “先三皇是盘古血脉,继先三皇后有中三皇,再有后三皇,他们皆为血脉相传,文化亦是相传,到了五帝时期自黄帝始,到宋灭时,华夏血脉未断,文脉就没有断过。”
    孙茂才说到这里,顿了顿又看了看李承染和辛一凡继续说到。
    “辛小友刚才说的佛教传自天竺,那你知道释迦牟尼的故乡是哪里吗?”
    孙茂才又问到。
    “嗯,应该是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
    辛一凡想了想后回答到。
    孙茂才点点头说到:“是的,佛教本就起源于雪域,也兴盛于雪域,至今不衰,这不是宿命,是文化和血脉使然。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