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制革
北方制碱厂制取纯碱的生成过程中,最后的副产品是硫化钙。
本着东岸人对任何物品都要吃干榨尽的原则,硫化钙这种物质的最后剩余价值也有必要榨取一下。
为此,厂长宋强决定在制碱厂内再新设一个车间,专门用于处理生产纯碱过程中所得到的副产品硫化钙。
他的思路很简单,附近一些工厂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以往这些废气都是直接排入大气中的,不过现在思路却是可以小小地发散一下了。
这些气体排出的时候往往带有很高的温度,如果将其通过一个管道与高温水蒸气一起通入硫化钙中,那么这个时候硫化钙就会与其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硫化氢气体。
而硫化氢气体在某种条件下可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水和单质硫磺。
当然,这个反应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反应温度、水蒸气湿度、空气的含量都有一定的限制。
不过总的来说反应条件并不苛刻,在实验室已经成功反应的情况下,多花时间做一些试验,做到工业化生产并不难。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可以拿到前道工序中去制碱,当然也可以拿去烧石灰。
而更重要的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硫磺,这对东岸人来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如果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回收前道工序中的硫磺(生成硫酸时燃烧的单质硫磺)的话,这就意味着东岸人取得了硫磺循环利用的技术,也算是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钱了。
我们还可以再将这个方法更发扬光大一些,比如东岸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如果将这种气体通过管道输送过来。
在高温(600多度)的情况下,与一定比例的硫化钙混合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钙和单质硫磺。
关于这个反应的条件,目前化学所的人还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已经接近成功。
如果接下来他们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再取得进展的话。
即使回收效率不如后世那么高,但也算是一个极大的突破了。
因为这意味着东岸人已经做到了从含硫的煤炭中回收单质硫磺,从此再也不用从外国进口硫磺,外国人卡东岸脖子的武器又少了一个。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目前化学所的那帮技术人员们还需要大量的实验与验证,然后才能进行工厂的设计与生产。
而在平安县的化工产业稳步前进的时候。
远在西岭地区的罗洽港内,本地继加工籽棉的轧花厂之后的第二家工厂——罗洽皮具厂也正式挂牌成立了。
这家厂的成立西岭地区专员邵树德虽然出了不少力,但实际上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新上台的这一届政府的大力推动。
随着纺织品市场的风云变幻,刚刚上台才一年多的新政府也倍感压力,他们除了满世界开拓新市场之外,还在努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执委会的诸位委员们想来想去。
除了军工、造船以及皮革外,东岸便再无拿得出手的新产业了,毕竟你总不能靠出口粮食这种低级手段来获取利润吧。
军工与造船虽然利润率高,但问题是需求量小,而且还相当不稳定,整体算来远不如纺织品所产生的利润。
而皮革行业相对来说就比较稳定了,目前欧洲市场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
我们再拿法国来举例。
目前法国的各阶层对皮毛的追求程度令人吃惊——不然他们也不会去魁北克搞皮毛交易了。
而皮毛在此时的法国依然是一种比较昂贵的产品,有钱的富裕阶层穿戴的都是北美出产的河狸、水獭、海豹皮,这些皮质地优良,在法国非常受人追捧。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