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平荣线


    夏日的胶州港并不十分炎热。
    这一点,居住了几十年的东岸人早就知晓了,尤其对于那些在崂山买了别墅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如今的崂山别墅区,基本上已经是胶州富人的首选度假区了。
    甚至在胶烟铁路大大改善交通条件后,烟台等地的富人也在此买房置业,作为自己和家人小住的别院。
    崂山,那可真是一块砖头砸下去都会砸到身家五万圆以上的人!
    毋庸讳言,胶烟铁路持续稳定运营这么多年,已经极大改变了登莱的经济格局。
    在几十年前的时候,登莱最富裕的可能是登州之类正对着辽东的港口城市。
    此外便是莱阳、平度州等农业重镇,靠着对外出售粮食、水果和牲畜积累了大量资本。
    但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登莱最富裕的是烟台和胶州,都是原本籍籍无名之地。
    前者原本是一个火路墩,传递烽火信息用的,没几个人,但现在已经成了登莱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达官贵人众多,前来寻找商业机会的商人也很多,毕竟烟台港是与朝鲜、辽东、黑水、满蒙和日本贸易的重要港口,每年的货物吞吐量都很高。
    烟台的大发展也带动了周围如福山县、宁海州等地的制造业的崛起,涉及到的行业包括军火武器、交通装备、木材建材、市政工程等,提供的工作岗位众多,薪水合理,培养起了一大批的中产阶级。
    胶州原先比烟台好不到哪去,一个小渔村罢了,远远不如一河之隔的胶县(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胶州州治)。
    但在东岸人的经营下,胶州港从第三舰队东北亚分舰队的一个过冬基地起步,慢慢发展成了一个集工业制造、转口贸易为一体的大型城市。
    海军的军舰在这修理,成就了此地的基础零件加工及修船业,荷兰人的粮食在此卸货,催生了此地的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现在莱阳等地的粮食也有一半以上在此加工),此外还有对清贸易发展出来的日用百货制造业,吸收了一大批的手工业匠人。
    此外诸如南洋特产、茶叶、蔗糖、咖啡、可可、木材的集散贸易,也给本地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及税收,益处甚大。
    相反原本的胶县,堂堂州治,先是经历兵火,损失惨重。
    随后又因为胶莱新河的开凿而整体搬迁到河东,损失部分县域土地。
    再接着因为地处前线,工业投资较少,流失的人才也比较多。
    几番打击下来,胶县目前已然成为了胶州的附庸,为胶州城提供农产品和少数日用品,其地位甚至连同为胶州附庸的即墨县都远远不如,毕竟人家通着铁路,交通便利啊。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胶烟铁路的出现在多大程度上重塑了登莱的经济格局!
    有的城市迟暮沉沦,有的城市如朝日般崛起,地方百姓的生活也在这种经济格局的重塑下大起大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这个时候也有人终于感叹,当初南铁公司毅然决然修建胶烟铁路,为此不惜变卖资产,还贷了一大笔钱,很多人觉得这笔投资可能要砸,但事实如何呢?
    铁路沿线的烟台、胶州、莱阳等地已经是整个登莱一等一的经济重镇!
    全登莱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都在向此汇集,作坊企业遍地开花,堂馆楼宇鳞次栉比,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与他处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这个时候,说实话铁路本身赚不赚钱已经是次要问题了,盘活了地方经济、提高了生产力效率才是最大的贡献。
    南铁公司名下的那些铁路附属地现在谁不羡慕?都是下金蛋的母鸡啊!
    那里的房租、地价在全登莱都是第一集团的,南铁公司每年在此项上获得的商业收入甚至连台湾银行都咋舌不已。
    而这些巨额商业收入,无疑也给南铁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南铁公司有胶烟铁路和上定铁路——后者的商业收入同样很多,但因为修建时大量吸收社会资本,因此南铁的分红大大减少,但因为宁绍经济发达,总体而言依然不是什么小数目——资金技术和建造经验都不缺,人才储备也很丰富,这才是他们之前决定修建平荣铁路的底气所在。
    当然修建这条铁路依然需要贷款。
    但胶烟铁路、上定铁路的成功案例摆在那里,银行根本不担心南铁公司还不起钱,积极性很高。
    而就南铁本身而言,能用别人的钱来修铁路自然是好事,更何况他们还有债务本息要偿还,满蒙地区也嚷嚷着给他们修一条从海参崴延伸到内陆粮食产区的铁路,因此他们最终还是决定从联合工业信贷银行和台湾银行各贷款一百万法币,用于平荣铁路的修建。
    铁路线的勘测早就完成,路线也早已在图纸上画好了,因此该铁路很快就进入到了实际建设阶段。
    平荣铁路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是该公司第三任总裁是一位退役陆军上校,只不过是遥领此职务罢了,真正做事的其实还是下面的团队。
    而这个团队的水平也很高,平荣铁路的建设非常迅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如果资金拨付能够始终及时的话,这条铁路应该不需要几年时间就能彻底完工。
    平荣铁路,一头是已成登莱最大渔港的荣成县,一头是最大的粮食产地平度州,中间还有许多州县,并在桃村(该村目前已升格为镇,繁华程度甚至超过县城)与胶烟铁路交汇,战略重要性无需多提。
    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对着两条交汇的铁路都十分上心,因为其沟通了登莱绝大部分城市,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调动全辖区的食品、物资和人力,对于部队的机动作战帮助极大。
    后世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其实就是靠着发达的铁路网,在东西两线不断调运物资和兵员,居然没有玩崩,可见发达的交通条件对于彻底发挥国力的重要性。
    对比当时的俄国,前线士兵都做不到人手一杆枪,食品、医药也极度匮乏,但后方仓库里却堆积着大量枪械、粮食及其他物资,无法及时运到前线。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