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百里河谷田一顷二(第3页)
来回一次要八天到十天。
即便按八天算,留给窦观察体量荒田的时间就只有两天。
两天时间,窦观察便量完了秦州到古渭的三百五十里河道,而且还精确到一顷四十七亩。
这是荒地啊,不是田地,没有田籍可查,只能一寸寸的亲自去量,而且秦州又没有为蕃人建过五等丁产簿,他怎么确定地皮是谁家的?
更可怪的,是此时天气尚未回暖,连汴京道上的积雪都没有半点融化的迹象,何况西北高寒之地。
今年冬天,秦州一带没少下雪。
尤其是渭水自伏羌城以上,几场暴雪之后,积雪最厚处达三尺许。
人难行,马也难行,原本两天的路,少说也要五六天才能走完。
学生出来前便亲眼见到李经略为此散了常平仓的钱谷,相信秦州雪灾之事已经上报给政事堂。
依然是一查便知。
这样的天气,各家蕃部哪家不是杜门不出?究竟是谁家向窦观察报备,确定自家的领地位置?若窦观察真的是用了两天就走完三百五十里雪路,丈量完所有的荒地,同时联络上与路的百十家蕃部,这手段,区区秦凤路副总管可安不下他,枢密使都有资格做吧?”
韩冈又是一番夹枪带棒、语带讥讽的长篇大论,程颢和张戬听着苦笑摇头,他们不怀疑韩冈之言的真实性,因为韩冈说得完全在理,并且给出了可以查明的证据。
如果不是像韩冈这样直接当事人来说明,他们这些御史坐在几千里外的京城,怎么可能知道地方上真实的情况?都是当地官员怎么奏报,他们就只能信着,最多心里存疑而已。
即便地方两家纷争,也无从作出评判。
要么去翻旧档,要么就是选择自己认为可信的一方,而不可能追查事实。
无他,距离太远,事实难明。
其实天子也是一般受欺。
别看赵顼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但实际上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群臣想给他看的、想给他听的。
就算他从宫中派出去一队队的宦官充当走马承受,但实际上,已经融入官僚队伍的内侍们,根本动摇不了早已成型的现实。
不论下面的臣子分为一派,还是两派,甚至多派,他们上奏的文字少不得都是偏向自己一方的。
而要从扭曲的文字中寻找真相,即便是宦海沉浮多年的名臣也是勉强,何况自幼就住在东京城中的年轻皇帝?这并不是他所能做到。
程颢、张戬做了多少年大臣了,当然知道这一点。
古来昏君,有几个是真心毁掉自己国家的?即便是商纣、隋炀,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衰败下去,还能开心的玩乐。
还不都是言路闭塞,奸臣充斥周围的缘故!
“不知此事李经略是如何说?”
韩冈这时方问起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若是没有发现李师中早前所写的奏章,王韶也不会一张口就是一万顷。
而一旦李师中因前事不敢发言,窦舜卿的攻击却也并不足为虑,“窦观察查出来的一顷四十七亩,跟去年李经略说过的一万顷完全相悖,李经略难道支持窦观察的说法?”
“李师中自称他当时是初至秦州,为王韶所诓骗。”
韩冈忽而冷笑:“……李经略才智高绝,欺人时常有之,被人欺却从来没有听说。”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