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四(第2页)


    如今王相公要在全国推行青苗贷,首先试行的便是河北、河东和陕西三路。
    秦州沿边,蕃人众多,又是与西贼作战,所以没动静,但关东诸州府可是都已经将本钱准备好,就等明年开春了。”
    “但至少要等到明年夏收秋收以后,府库中才能充实一点。”
    韩冈沉声说道。
    如果只能依靠青苗贷的收入,王韶的行动至少又要耽搁大半年。
    拖得时间越长,对王韶就越不利,一直看不到成果,王安石也不可能无条件的一直等下去。
    “玉昆,你不知道。
    自从李师中上任后,就拿着钱粮不足为借口。
    大人想修渭源堡今渭源县,在渭源堡开榷场,他都推说财用不足。
    如果大人硬要修城,他也不是不同意,就从供给北面诸寨堡的钱粮里扣一部分下来支转。
    玉昆你说,这些钱大人能动吗?”
    “不能动。”
    韩冈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动了那些赤佬的钱,王韶还能在秦凤路待吗?李师中掌握着秦州财计,就算王韶得天子和宰相看重,但李师中毕竟是顶头上司,他要压制王韶,能用的手段太多了,“所以得等青苗贷的息钱到账,那时候李经略也无法找借口了……不,那时候直接根本不用经过李经略的手,直接让政事堂下令,通过陕西转运使将钱转给机宜。
    反正王相公已是债多不压身,被李师中怨恨也不会在乎。”
    “没错,大人就是这么想……王相公推均输法,推青苗贷,都是聚敛之术。
    大人也看不过去,但为了平生之愿,也只能……”
    王厚的声音突的一顿,没有酒喝,他的醉意消退了许多,终于反应过来前面话说多了。
    有些紧张的对韩冈道:“玉昆,这些话你可不能对外说。”
    韩冈轻笑,笑意中透着讽刺。
    没办法,此时人都是讲究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名声,忌讳赤的追求利益,但私底下评说两句也无甚大碍:
    “王相公为财计推新法,朝中已是沸反盈天,反对声只会越来越大,王相公身负天下重名三十年方才入朝,就不知他的名声还能撑上几年。
    不过只要能在三五年之内将河湟吐蕃收服,王相公纵使倒台,也与机宜无关了。”
    王厚点了点头,“封侯之赏,是家严平生之愿。
    朝中局面如何,家严不愿去理会,只望能安安心心收复河湟。”
    “这可是最难的。
    大将在外,天子不疑者有几?三人成虎,以曾子之贤,其母也不免惑之。
    天子对机宜的信重,可比得上曾子母子至亲?”
    曾参是孔子的弟子,平素最有贤名。
    但一次一个与他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
    亲朋好友听说后,忙去找曾参之母,让她早点逃跑以防株连。
    别人说了一次两次,曾参的母亲不相信,但到了第三次,曾参的母亲就跳窗跑掉了。
    王厚给韩冈绕糊涂了,酒醉以后,头脑也是变得迟钝,“玉昆,前面你说王相公纵使倒台,也与家严无关。
    怎么现在又说家严会被三人成虎?”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