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开关


    (多谢忍不住打赏书友的一万打赏,又多谢cdy778064038书友的考据统计。
    铠甲军徽兄,待我有空时好好看看。
    还有回东丽书友,我更新说不准,要看当日的时间与灵感,可以在手机上设置提醒,有更了再看,不必每天追。
    最后,谢谢各位书友的理解与支持。
    )
    信使回到山海关后,吴三桂与方光琛迫不及待展开回信观看。
    观信中清国皇帝有灭贼之意,也对他吴三桂大为赞赏,夸他是忠臣义士,但却未挑明是否借兵,反而对他大有拉拢之心。
    吴三桂有些失望的同时,也心下隐隐得意,那是受人重视,被人肯定价值的感觉。
    还有那种受人器重,有了退路的心安。
    多尔衮言他吴三桂若率众去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仿若大辽南京道之旧事,说实在的,不会不让吴三桂心动。
    这句话,就保证了他整个辽东集团及他吴三桂的利益。
    历史上辽国南京道契汉联盟几二百年,多个家族从中受益,若京师之事不可为,此不失为一条较理想的退路。
    他目光特别放在“伯虽向守辽东与我为敌,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昔管仲射桓公中钩,后桓公用为仲父以成霸业”
    这句,相比令人失望的大顺,前途莫明的残明,这北朝皇帝更有雄心与肚量,未来若投靠他……
    不过他想了想,最好还是借虏平寇,抢先一步收复神京为好。
    毕竟多尔衮心思再诚,气魄再高,清国亦只是东陲一隅,蕞尔小国,最多大辽的版图格局。
    若有大金的前景,吴三桂都不会这么犹豫。
    所以他与方光琛商议后,又回了信:“接来书知大清军至宁远山海,意在救民伐暴,扶弱除强,义声震于天地。
    其所以相助者实为我先帝,而三桂之感戴犹其小也。
    今三桂已悉简精锐以图相机剿贼,乞皇速整虎旅直入山海京东,则逆贼可擒也。
    又仁义之师首重安民,所发檄文最为严切,更祈令大军秋毫无犯,****心服而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哉。”
    多尔衮回信道:“伯等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
    先帝时事,在今日不必言,亦不忍言。
    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
    我兵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
    汝等分谕大小居民勿得惊慌。”
    他信中又劝降道:“今者明祚衰微,伯已洞悉。
    伯与朕素无仇隙,伯之亲戚亦有在朕处。
    我大清之规模形势,将来必成大事,惟伯相时度势,早为之计也。”
    看多尔衮的回信,吴三桂又一颗心落下,他最担心就是借虏平寇时,借来的清兵若流贼一样烧杀抢掠,那就大事去矣。
    这北朝皇帝向他力保军纪,确非流贼可比。
    对于投清,吴三桂仍然犹豫未决,他还是想借兵,不过初七日这天,不知为何吴三桂的密事被泄漏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