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4 三国不战条约 三 求月票
前来〖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原敬的坐车穿过上海时,就像他在各方面提交上来的报告中看到的那样,再次注意到〖中〗国的经济已经开始高速发展了。
现在正是阳春三月,细雨蒙蒙的时节,在这座远东最繁忙的港口城市的大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数量大概已经快要超过东京了。
而在马路两边,则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建筑工地,〖中〗国工人在〖中〗国或是白俄工程师的指挥下,正用不亚于〖日〗本工人的勤奋在建设着他们的城市——这里在开工建设的大多是一些高楼大厦,都是一个银行、洋行或百货公司的大楼,也有西洋式的公寓楼。
而在黄埔江的下游和东岸,则是规划中的工业基地,有上百家工厂正在同时开工建设。
虽然大多是同战争潜力关系不大的轻工业企业,但这仍然意味着〖中〗国工业实力的增加。
原敬还知道,那里还有几家是来自〖日〗本的资本投资的工厂!
看来〖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太大了,许多〖日〗本财阀宁愿来上海投资,也不愿意把太多的钱huā在仍然处于战争威胁下的远东州——不过这些财阀们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远东州的确处于苏俄和〖中〗国陆军的威胁下,而且〖日〗本陆军在鲜卑利亚干涉战争中的糟糕表现实在是不让人放心!
如果没有一个三国互不侵犯条约来保障远东州的安全,恐怕远东州的开发进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的。
坐在〖日〗本首相身边的是那位常老虎的把兄弟,常大**家的“冈村叔叔”
比原敬早到〖中〗国约半个月,已经在常瑞元的牵线搭桥下,同常瑞青见过面了,而且还得到了对方的某些承诺。
看来之前北一辉在〖中〗国活动的效果也还不错,或许常瑞青这位〖中〗国**者也并不甘心情愿让〖中〗国充当英美遏制〖日〗本和苏俄的工具吧。
但是外交工作的顺利并没有让冈村宁次干瘦呆板的脸上多出几分笑模样。
“冈村君,虽然海军会成为发展重点,但是陆军仍然会得到必要的资源,等到远东州开发成功以后,陆军还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原敬大概是以为冈村宁次是因为陆军的前途而担忧,于是就随口安慰了几句。
冈村却勉强笑了笑:“首相阁下,下官不是在为陆军的前途担忧,而是在为帝国的前途担忧!”
“哦?帝国的前途?是在担心〖中〗国的复兴吧?”
冈村听了原敬的这句话,知道对方也有同感,就接下去说:“在往来于宁沪的这几天里,下官见到了太多和工业发展有关的东西了。
上海、南京的码头上,火车站上都堆满了从法国、德国和美国运来的旧机器,虽然很不成系统,但应该是非常便宜的,〖中〗国人抓住了一个不错的机遇......
他们的工厂也以最快的速度建设起来了,上海这里新建的主要是轻工业,而在南京周围则有不少重工业在投资建设。
已知的就有初步建成投产的浦口钢铁厂和在建的马鞍山钢铁厂、〖中〗央第一飞机厂、南京发电厂,还有永利化学工司的合成氨工厂。
不过最让人担心的还是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现在〖中〗国人已经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建立起了四年义务教育体系,下一步将在全国建立六年义务教育体系,此外大量的中学、职业学校和大学也被陆续开办起来,高尔察克带到〖中〗国来的白俄知识分子中的一半人现在都被〖中〗国的教育部门雇佣了。
根据公开掌握的情报,从今年开始,〖中〗国教育经费的支出就将超过军费成为最大的支出项目了。”
原敬点点头:“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人总算是明白这一点了!
当年帝国的维新〖运〗动能够成功,关键还是帝国国民的受教育水平比较高,而且西学教育也比较普遍。”
“此外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内外部环境——就像现在〖中〗国的内外部环境一样。”
原敬脸上露出了微笑的表情:“帝国和苏俄同样需要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来发展经济和重工业,这就是中日俄三国不战条约能够签署的基础!
冈村君,这个设想可是你们陆军提出的,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吧?”
冈村宁次勉强笑了下:“只是下官心中总有一些忐忑......总觉得〖中〗国现在放弃充当英美遏制日俄的工具,一定是有什么更大的企图。
英美的扶植,毕竟是〖中〗国崛起的捷径。
帝国当年不就是在英国的扶植下,才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东洋霸主的吗?”
“原来是在担心这个?”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