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爱因斯坦(第2页)


    开始的时候报道集中在大地震造成的破坏上,大多数是文字报道,这在国际上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甚至还为日本组织了捐款,英国人捐款是出于和日本一贯的友好关系,美国人则是在争夺人心。
    这其实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到了三月底,开始有图片出现在报纸上,这马上就激起了全世界对日本的同情,其实在兰芳和日本开战之前,西方人虽然还是打心底里看不起日本人,但从国家层面上,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把日本视为“文明世界”
    的一部分,现在看到日本遭受到这样的重创,普通大众的同情心真是油然而生。
    伴随着震后东京惨状的照片一起出现在报纸上的,是兰芳驻日司令部正在进行的抗震救灾。
    《每日新闻》在图片的选择上很有深意,如果有震后惨状的照片出现,那么一定就有已经开始重建的照片;如果有东京市民正在排队接受救助的照片出现,就一定有大批身穿军装的身影正在废墟上努力工作的照片出现;如果有日本人正在军用帐篷中熟睡的照片出现,就一定有兰芳战士在废墟中短暂休息的照片。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单纯的某一张照片并不能说明兰芳政府在这次灾难中到底做了多少工作,但无数的照片和海量的资讯开始铺天盖地的冲击,兰芳的国家形象马上就树立起来。
    这是一个坚强有力而又高效的政府,地震震不塌兰芳政府的坚韧,压力压不垮兰芳政府的坚强。
    面对敌人,兰芳军人已经在世界大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勇敢,现在面对弱者,兰芳军人再次表现出了“骑士”
    和“绅士”
    一样的友好和风度。
    几乎就是在短短旬日间,兰芳政府在普通西方民众心中的形象就大有改观,兰芳政府的形象不再是某些媒体一直以来刻意渲染的残暴和充满攻击性,而是开始和同情、怜悯、友善这些人性闪光点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年头的天灾人祸真不少,因为政府的效率不够,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天灾就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这在美国表现的最明显,三四月份嘛,正是龙卷风的高发期,美国今年的龙卷风格外的多,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利福尼亚州去年冬天因为龙卷风引发的山火,甚至烧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熄灭。
    和正在全力组织救灾的兰芳政府相比,为了一个尼古拉·特斯拉就能动用全国的军警,而面对山火却束手无策的美国政府表现的真的有点失败。
    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国家失望最多是骂两句发泄一下而已,因为他们没有改变政府的能力,也没有改变自身处境的能力,但对于很多精英人士来说,他们虽然也无法改变政府,但想要改变自身环境还是有办法的。
    于是从四月份开始,向兰芳帝国大学提交报告要求进行学术交流的各大院校教授越来越多,而且呈快速上升趋势。
    这“学术交流”
    并不意味着就是移民,可能只是对兰芳政府的好奇,又或者仅仅是对文化的向往。
    但无论如何,这都代表着兰芳的国家形象正在快速向好的一面转化,这些专家教授对兰芳帝国大学的向往正在累积。
    这绝对是好事。
    这年头,“专家教授”
    还是很值钱的,至少“专家”
    还不是“砖家”
    ,“教授”
    也不是“叫兽”
    。
    如果操作的好,想要永远的留下这些专家教授并非绝无可能,尤其是对于那些美国的专家教授来说。
    美国本来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如果没有兰芳的出现,等再过个二十年,美国打赢了二战,那么美国确实是会成为一个让所有的美国人为之自豪的国家。
    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个“自豪”
    真的没多少,哪怕是美国已经赢得了上一次世界大战,但在很多西方人甚至是美国人心中,美国还是一个由诈骗犯和破落户的后代组成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的确是让人感受不到多少自豪。
    在无数份请求进行“文化交流”
    的申请中,有一个名字令秦致远非常兴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