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闲闻(第2页)
芙蓉楼是碧水县最有名最高档的饭店了,何冽心心念念的红烧肘子这回总算是吃着了。
因孩子们都考上了书院,家里颇是热闹,用过午饭,孩子们也不睡午觉了,就在何子衿先前的耳房前的蔷薇花架下说话儿,何冽道,“这肘子味儿好吧?”
他小时候在人家席面儿上尝过一口,就再也忘不了了。
可惜芙蓉楼的东西太贵,家里等闲不会买来吃的。
何炎道,“是不错,还有对虾味儿。”
“哪里有虾,我怎么没见着。”
“我说是有对虾的味儿,里头是没虾的。”
何冽觉着稀奇,“难不成炖肘子里头还放虾不成?”
还有,对虾是啥子虾哟。
冯灿笑,“做菜时放进去,待菜成了再挑出来,也不为奇。”
何冽咂舌,“还有这种事。”
他觉着挺奇的。
冯熠笑,“像咱们自家炒菜,葱姜蒜放着是寻常,可也有许多讲究人家儿,为了菜色好看,厨下做好了菜,再一根根挑干净也是有的。”
何冽听着,颇觉开了眼界。
小喜子在一畔道,“昨儿我去芙蓉楼定席面儿,见芙蓉楼那条街上还有个叫碧水楼的,那房子也新,那气派,比芙蓉楼还大呢。”
何冽道,“我从没听说过碧水楼,大概是新开的,在咱们碧水县,还是芙蓉楼的招牌老。”
孩子们书院都考上了,芙蓉楼的好酒好菜也吃过了,再去书院办了入学手续,半月后开学,学费每位每学期十五两,一年便是三十两。
比何老娘预估的每月二两还要多,何老娘私下同余嬷嬷咂舌,“幸而如今家里日子尚可,不然当真书都念不起。”
两个孩子,光学费开支,一年便是六十两。
余嬷嬷亦道,“可不是,一个小学生一年的学费就是六亩上上等肥田哪,这还不包括书本笔墨。”
何老娘叹,“寻常的一进小院儿可以买一处了。”
“是啊。”
主仆两个感叹一回“读诗书,大不易”
。
冯家弄好入学的事,便与何家告辞。
知道他家还要再来碧水县置房舍,以后短不了来往,何老娘也就没苦留,沈氏备了些土物做回礼,冯家兄弟客气一二未再推辞,带着孩子们谢过何家这些天的照顾,方上车走了。
冯炎还与何冽道,“阿冽,过些天就能再见了,下次来,我带对虾干来。”
何冽道,“你可记着啊!”
大人们一笑,心下也高兴孩子们能结下友谊。
冯家这一走,家里事情是少了许多,可热闹了这小半月,突然之间冷清下来,大家还怪不习惯的。
何老娘尤其感叹,“老话说的对,多子多孙多福气,这人家儿啊,非得热闹,方能兴旺。”
何子衿笑,“您老甭急,有那热闹到您老头疼的时候。”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