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回到工部


    听完张好古的话,君臣三人都不由自主地点头,脸上露出了明显的认可之色。
    周延儒沉思片刻后,继续问道:“那么,对于朝鲜方面,你有何看法?”
    张好古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使臣往来,不可绝。
    如今的朝鲜深知感恩之情,无论是朝鲜王还是普通百姓,都铭记着大明君主国的救国之恩。
    他们对女真持敌对态度,但由于国家弱小、力量有限,有时也会身不由己。
    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团结朝鲜。”
    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崇祯帝听到这里,也是不由得欣慰,心中暗自点头,心想这才是从属国对君主国该有的态度。
    他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背叛过明朝的属国,心中感到一阵刺痛。
    然而,此刻的他却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因为有像张好古这样忠诚的臣子在身边。
    徐光启也问起了孙元化的近况,张好古详细地向他汇报了孙元化的情况。
    徐光启感叹道:“你师兄做学问的确是极好,某些方面甚至胜过老师。
    但主政一方,确实有些勉强。
    他总是把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想象成别人也会如同他一样。
    我真希望能让他回来主持器械局。”
    崇祯帝听到这话,连忙摆手道:“那可不行,元化回来,可就没人能替朕主持登莱了啊!
    孙卿对于防御敌寇,可是没有人能比得上。”
    他深知孙元化在军事上的才能,因此不愿轻易将他调回京城。
    张好古心中暗自思忖:“战争啊!
    不能一味地防守,有时候就得主动出击。
    国家级的战争更是如此,必须主动进攻,而不是被动防御。”
    然而,他明白自己目前人微言轻,即使提出这样的观点,也不会有人愿意倾听。
    周延儒和徐光启都是朝中重臣,一个是首辅,一个是次辅,两人都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因此他们很快便结束了与张好古的谈话。
    随后,三人一同走出皇宫。
    张好古离开时将奏章留在了乾清宫,交给了崇祯帝。
    崇祯帝见张好古疲惫不堪,便让他回家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并赐予他十天的假期。
    周延儒和徐光启则前往内阁处理政务。
    而张好古则前往工部,拜见了尚书张凤翔大人。
    张凤翔对张好古的表现非常赞赏,两人交谈甚欢。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张凤翔热情地邀请张好古一起用餐,待用过餐后再离开。
    既然来了工部,也要去看看自己的直接上司。
    张好古来到了虞衡司衙门,见到了上司郎中大人李逢春。
    几个月不见,李逢春明显苍老了许多,可能是因为张好古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所有的案牍工作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过度劳累所致。
    毕竟他年事已高,一司之事琐碎繁杂,工作量巨大。
    而张好古在的时候,还能分担一些工作压力。
    现在看到李逢春如此疲惫,张好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愧疚之情。
    双手一拱,“下官见过李大人”
    喜欢学名张好古()学名张好古。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