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又见名姓(第3页)


    要不是下面能臣干吏,发现了辽人,说不定便重演西夏之事。”
    赵祯也想天下太平,但是大宋的天下从来就太平不起来。
    不是造反,便是外敌入侵。
    包拯与郭北县上奏的辽人宫分军,赵祯知道,但他却只能装作不知。
    不然怎么办?西夏人刚刚退走,大军监视西夏,一时间哪儿调的回来。
    想到这,看戏的兴致,赵祯很快便没有了,回到御书房处理政务。
    只不过西夏刚走,大宋北路被糟蹋的不轻,各处请灾安民的折子不少,看的赵祯火辣辣的打脸。
    刚刚才说了前朝民不聊生,一转身,自家也好不了多少。
    直到包拯的折子让赵祯眼前一亮。
    “沈石虽然尚在少年,乃是将门之后,然则天资聪慧,才智过人,方中童生头名,又斩辽军千骑,居功厥伟……”
    这份奏折早呈上来,只不过赵祯专心西夏,无暇他顾,现在才看到。
    当然,这不是说赵祯怠政,只不过一开始他看的是郭北县的奏折。
    知道辽人来打草谷,可他却无力抗争,只能不看了。
    而郭北县不像是包拯,为自己请功都来不及,哪儿会多说沈石,只说是沈副尉率军力战,一笔带过。
    看了包拯的奏折,他才知道里面的大功臣竟然是金华将门之后沈石。
    而这个名字,赵祯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他立即问陈琳道:“陈伴伴,你说这个沈石是不是献上大器的沈石?那人不是将门之后吗?”
    陈琳也是一愣。
    当年刘太后独揽大权,刚刚登基的赵祯形同傀儡,陈琳不离不弃,照顾了赵祯几十年,君臣两个更是像朋友。
    正所谓国难思良将,沈石很明显是个良将,这是喜事。
    陈琳也为赵祯高兴。
    但是这沈石到底是不是那个沈石,陈琳可不敢保证。
    将门的事,他不是那么清楚。
    “官家,老奴以为包拯不是说谎的人,可以即刻派人去询问。”
    “嗯,朕也是这个意思,假如真是同一个人,朕一定要好好赏赐。”
    这事很简单,派人问过国舅,便可以证明了。
    而国舅府并不远。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