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洞香春(第2页)
这小小县城经过曹操的修缮,竟然已经颇具帝都的气派。
我不急去见曹操,便和雪儿在城中闲逛了起来。
只见许都也修建了内城,专供汉献帝及宫妃居住;而在内城之外,又增建了外城,作为文武官员的居住地。
其中外城颇大,约是内城的五倍。
经过曹操的扩建,许都面貌大变,城内的建筑除街房、民宅、官署外,还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毓秀台、丞相府等建筑。
各个气势宏伟,虽然比不上董卓焚烧前的洛阳,但也足够让人纸迷金醉一番。
自春秋以降,时人已经养成了谈论时政秘闻的习俗。
大街小巷,坊间邻里,举凡有三两人之地,便会有宫廷秘闻、天下局势成为口舌之间的焦点。
若是酒肆春楼茶室乐坊这等市人如流名士穿梭的场所,就更是高谈阔论,争相对目下最重大的国事传闻发布真知灼见。
其间若有语惊四座之高论,便会获得众人一片喝采声。
汉末注重士族体制,便也有不少社会名流前来论政,若一人屡屡有这等高论,便成了风雅场所的名士,身价便倏忽大长,闻达于诸侯。
这种论政的形势本就红极一时,但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后,有理想的文人也不再敢说话了。
而此时天下大乱,士子风流又尽皆现世,皆想效仿那诸子百家中的名士,一跃而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
当然了,此种风气也不是等闲场所都能造就的,而必须是市井和上层名流共同认可的大雅之所。
此种大雅之所,其场地楼馆的华丽名贵自不必说起,所有家具几乎都是金丝楠木所造,进了门便感觉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里间装饰更是精准,总之处处都透出一个“雅”
字。
更重要的是,要想成为这样的“金字招牌”
,还必须具有三个非同寻常的优势: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即坊间所谓的百年老店;二是曾经有过几个大人物在这里成名的皇皇足迹,说了白说那自也不必说了;第三最难,就是这店主人也需得是世家名人或风雅名士。
能三条凑在一起,自然便是凤毛麟角了。
许都建都时间不长,这样的风雅场所按理说是决计没有的。
可偏偏有一个例外,便是“洞香春”
,据说,这家店的主人便是大文豪蔡邕了,他也是朝廷命官,我在洛阳时曾多次和他谋面,但具体任何职却不记得了。
这个传承千百年的老店本在洛阳,后来董卓焚烧金阙,被迫停业了一段时间。
后来皇帝被曹操所救,迁都到了许都,这洞香春便也搬了过来。
于是,天下人共同的口碑是,这样的大雅之所,天下也只有这一个!
在许都最幽静的一条小街——天街上,便坐落着这间洞香春酒肆。
这条小街南北走向,北口是王宫,南口便是曹操的丞相府,东西各有两条小巷通往繁华的街市。
虽然说是小街一条,却是城中的通衢之道,毫无闭塞之感。
街边绿树成荫,街中石板铺地,行人衣饰华贵,馆所富丽堂皇。
这里没有尘世的粗俗喧嚣,处处透出天堂般的的富贵宁静和风雅,就在天街的中段,有一座绿树葱茏流水潺潺的庭院,院中有一座九开间的两层红色木楼,这便是名满天下的洞香春酒肆。
当时天色已晚,打听到了有这么一个好去处,我二人便寻到了门口。
进了“洞香春”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