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发展养殖业(第2页)
秋生经过历练,也越来越成熟了,不仅把铺子里的生意,自己采买的货物,经管的账目料理的井井有条。
还把给农庄采买调料、长期大量收购锯末、兼管农庄送粮,送菜,送调料的车夫和马匹的吃饭,休息和饮水事宜,都办的有条不紊,妥妥当当。
现在妹妹的调料采购,和账目问题他也是全力支持。
正像肖瑶期待的那样,成了肖瑶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十一月中下旬,农庄迎来了第一次试种水稻的收获季节。
肖瑶和刘管家带着五个庄丁一起来到了田间地头,帮着种稻的佃户收割,晾晒。
让肖瑶高兴的是,水稻不仅试种成功,产量还不低,亩产带壳稻八百多斤。
也就是说净产量怎么也有六七百斤。
肖瑶按当初的承诺给种稻的三户人家按麦子的最高亩产量,每亩兑现了四成麦子,还额外给了每亩四钱银子,作为敢于尝试新事物,敢于冒险的奖励。
让他们给田施好肥,休耕几个月,明年开春种蔬菜。
三户人家都高兴的不得了。
三户人中,有一家是收了菜又种水稻的,两种新品种他家都种了,获益最多最大。
高兴的逢人就夸跟了好东家。
稻子收进仓,肖瑶犯了愁,村里没人会舂米,总不能把带壳的大米送到铺子里去卖吧?思来想去,这个任务只能交给秋生去做。
于是写信让他在京城找一个南方会舂米的人,花钱雇来给村子里的人教会舂米。
刘管事安排一个庄丁带着几个农闲下来的壮劳力,把三十亩地产出的二万四千多斤稻子,(扣除了留种的稻子)全部舂成白米。
肖瑶给农庄留了五百斤,剩下的都一车车送到了铺子里。
南方的大米多是一年两熟到三熟的,口感没有北方大米香,好吃。
而且不够筋道。
这在古代和现在都是一样的。
而且由于送到北方路远,运费高,价格还相对高些。
肖瑶的米由于口感比较好,又没有长途贩运的费用,产量又是这个时代不可企及的高产,所以同样的价格下,利润本来就高。
由于主要是卖给权贵之家,肖瑶让秋生把价格提高了一成。
销售情况还是挺好。
肖瑶乐得眉开眼笑,她穿到这里,真是种啥成啥,卖啥火啥!
钱赚大发了。
累了好几个月,局限于这个落后时代的各种条件,终于把自己的庄园盖起来了。
虽然比前世自己的设想差远了,可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够舒服够享受了!
皇上住的宫殿虽然够大,够华丽。
也没有自己的庄园住着温暖舒适。
这就够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