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徐海上场


    蓝岚上场,主持人紧跟着介绍。
    “蓝岚,女,十八岁,苗疆一代医圣的传人,使用独门绝技,苗疆蛊术。”
    蛊术!
    听到这两个字,众人只感觉寒气从脚底上冒了起来。
    蛊术,华夏古代遗传下来,其实也是巫术的一种。
    只不过古或使用的是西域的巫术,而蓝岚,则是苗疆传下来的的蛊术。
    过去,在华夏的南方乡村中,特别是苗族中,蛊术曾经闹得非常厉害,谈虎色变。
    再后来,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加上写作者的夸张描述,让蛊术在世人的眼中变得更加的厉害。
    蛊术,首先要选择一种动物,绝大部分都是选择昆虫之类的,因为体积小,容易携带,所以,蛊术培育蛊虫的时候,一般都要用皿器装着。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
    ,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
    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
    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
    他们认为除上述一些突发症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蛊。
    突发性的疾病,可用喊寨的方式让所谓放蛊的人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患者,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
    了。
    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
    蛊术在华夏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
    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
    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
    先秦人提到的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
    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害人的观念和做法。
    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造蛊者可用法术遥控蛊虫给施术对象带来各种疾病甚至将其害死。
    对于毒蛊致病的法术,古人深信不疑,宋仁宗于庆历八年曾颁行介绍治蛊方法的《庆历善治方》一书,就连《诸病而侯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书中都有对中蛊症状的细致分析和治疗的医方。
    对于神秘的蛊术,不少专家心里还是很害怕的,毕竟,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作品中,关于蛊术,都是杀人于无形,让人防不慎防。
    还好,蓝岚这个丫头天真可爱,蹦蹦跳跳的走上台上。
    蓝岚上台后,看了一眼躺在担架上的病人,围着病人走了一圈之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听到她这话,不仅病人愣住了,就连在场的所有专家教授也愣住,现在是比试,你去问一个病人的名字干什么,就算知道了他的名字又有什么用。
    “我叫向金山。”
    病人愣了一下,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