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支教结束送别(第2页)


    邓老师此时此刻能理解庄老师的心情,他包容着自己一个人边走边想:“李雪梅啊!
    李雪梅!
    当初你拒绝了我,原来你喜欢他!”
    邓老师既爱又恨,她恨当初李雪梅老师把精美的水杯送还给他,他爱李雪梅那种善良的爱心。
    这时候,李金丝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哭着跑了过来,见到邓老师就扑到怀里大哭,边哭边说:“我想李雪梅老师了!
    .......”
    人们吃起了芦笙,跳起了送别的舞蹈。
    芦笙舞表演非常精彩,内容十分丰富。
    一个舞蹈一个个动作饱含着无尽的离别之情。
    你看那“巧喝酒”
    、“蚯蚓滚沙”
    、“滚山珠”
    和“芦笙拳”
    ,还有“过门坎”
    、“猴子上树”
    和“滚地龙”
    、“牛打架”
    、“斗鸡”
    等等精彩纷呈。
    苗家人认为“芦笙伴舞”
    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象征苗家人的母亲,它的声音也是母亲的声音。
    对于孩子来说,来这里支教的女教师就是母亲。
    “芦笙伴舞”
    还有个故事:相传遥远的古代,雷公山山脚有一苗族姑娘长得很漂亮,一天被一只野鸡精抢入洞穴中做新娘。
    在姑娘万般无助的时候,她连续两天听到洞口的外边有竹管声,姑娘便在洞中用口哨声和洞外的竹管声对吹。
    后来这个吹竹管的青年男子寻声找到洞内,将自己的竹管交给这个女孩吹奏让野鸡精快乐,男孩趁机将野鸡精杀掉救出了女孩。
    后来,就将那根救了女孩性命的竹管制成了精美的芦笙。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