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学生们渴求知识寨子里的村民更渴求知识


    第40章学生们渴求知识,寨子里的村民更渴求知识
    远望去,这些?33??子像夜空上的繁星,泛着微弱的光,点缀在连绵的群山之中。
    寨子和寨子之间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祖祖辈辈生活在寨子里的村民,主要用苗话交流。
    他们缺少了与外界沟通的语言,所以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他们的思想简单而又朴实。
    虽然听起来有些好笑,但是这是自然的流露。
    李雪梅老师嘲笑着说:“我们班石头的爷爷说他种玉米,不卖给别人,别人就没吃的。”
    我们不需要过多的嘲讽他们,他们的视野,也许就是眼前的大山和地里的玉米。
    久旱逢甘霖的山区,随着一阵大雨滂沱的洗礼。
    干渴的水窖里,积聚了许多充满希望的雨水。
    对于这里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在远处山坡上,年迈的奶奶带着年幼的孙子在辛勤劳作。
    烈日当头,她们还在地里播种着玉米。
    趁着湿润的土地,赶紧把种子播撒。
    阿婆说这是山里最为常见的一种耕作方式:她们先用锄头在地上刨出一个小坑,然后撒上几粒玉米种子,最后用脚踢一点泥土,使劲踩几下。
    大部分年轻的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这里。
    地无三分平的山区,一年收不到多少玉米。
    他们留下了孩子和老人看家,外出打工了。
    有些年轻的父母,在外边打工没赚到钱。
    碍于面子,过年就没有回家。
    也许还有其它原因,这里的两个孩子,四年没有见到父母了。
    老师们感慨:“他们的童年是多么需要陪伴!”
    我们这些支教老师,在山里除了教授文化知识,就是挨家挨户家访。
    我们一群老师拄着木棍,一步一个脚印,行走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上。
    走在悬崖,行在峭壁,我们不怕困难,不惧落石,勇往直前。
    娃娃们回家就去山上放牛了。
    李雪梅老师说:“他们是在大自然放养的!”
    小莫说:“这样其实也不错,但得学一些文化!”
    邓老师说:“他们得走出大山!
    这里不适合生存!”
    ......
    长路漫漫,老师们边走边在讨论。
    天渐渐暗了下来,炊烟袅袅,牛羊声声,一个个肩扛木柴的村民,在山路上蹒跚前行。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