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我第一次见到了她(第2页)


    “臊子面、油泼面、刀削面、酸汤面、浆水面···”
    我心想,怎么都是面。
    难道这几种面会有不同于面条的滋味。
    我点了份浆水面,我开始品尝这从来没听说过的面条。
    赵老师边吃边给我介绍这为什么叫浆水面-------使用做豆腐的酸豆浆做的卤子。
    我难怪尝出一股馊豆腐的滋味,上面放了几片菜叶,这样的搭配我好想从哪里听说过。
    我半开玩笑说:“馊豆腐加绿菜叶有白有绿。”
    赵老师说:“你听过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么?”
    我突然想起来了,我笑了,他也笑了。
    这是朱元璋当年打仗兵败躲到寺庙,为了充饥吃了馊豆腐烂白菜的泔水。
    后来当了皇帝后,吃遍山珍海味,总是怀念这饥饿时候的美味。
    派人去寺庙搜寻当年的食品,把寺庙的人带到朝廷去做饭,然后宴请文武百官。
    在宴会上,每个人都觉得馊臭无比,难以下咽,当然也包括皇帝。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饿时吃糠甜如蜜,饱食吃蜜不如糠。”
    下午,我们来到孙老师的办公室。
    孙老师近距离看,还是个不错的美女。
    修长的发丝披在柔嫩的肩膀上,苗条的身材搭配漂亮的衣服,在这黄土遍地的高原也算是个时尚的美女了。
    孙老师称呼赵老师叔叔,看上去很亲切。
    我心想,是不是亲戚啊。
    在农村,基本上一个村子里都是亲戚。
    孙老师问我:“你就是那个新来的王老师?”
    “对,我是。
    很高兴认识你,美女。”
    “我不美,以后叫我孙老师吧。
    赵老师是我的表叔,有什么事情你就直接跟他说。
    他年龄大了,孩子太多也挺累的。”
    我们聊了一会,因为需要赶车,我们就跟孙老师告别了。
    一路上,赵老师说:“这个女娃不错,不光教书教的好,大学时也入了党。”
    他边说边手舞足蹈,在拖拉机上我生怕他会掉下去。
    确实是个既漂亮又善良的女孩,我现在对她充满了佩服的感情。
    想以她为榜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赵老师,教科书发下来了,以后就不用编写教材了。”
    “王老师,我从教这么些年,总结的山区教育需要结合实际,我觉得还得编写,这叫什么来?”
    “因地制宜!”
    “对,因地制宜。”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像我这种书呆子类型的也许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小学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需要探索的。
    赵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也许在这里真的会起作用,这里毕竟跟城市的孩子各种条件都不一样。
    我想,我是否也构想一种适合山村的教学方法。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