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调查组
“不了,你赶紧上去吧,我去旗舰店了。”
姜小白放下行李,摆了摆手,潇洒的转身走了。
“你……”
赵心怡跺跺脚,回想着姜小白一路上的温柔,再想想现在转身就走,没有一丝留恋,差点没被气死。
回到旗舰店,宋卫国已经来京城好几天了。
要不是为了等姜小白,他早就去魔都盯着了。
“老宋,魔都也就那两家店好的,低调点,”
晚上吃的时候,姜小白看着宋卫国叮嘱道。
1981年的风向,从年初开始,形势就急转而下。
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从1980年下半年开始,财政危机就开始显现了。
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建华村的几个厂子都是正规的经营,可是南方很多就不得。
走私成风这个时候在南方比比皆是。
而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一样,从首钢开始的全国首批试点8家企业,到后边加入改革试点的越来越多。
“截留税利,乱摊成本”
等现象比比皆是,争夺原料,重复建设,盲目生产,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等混乱的现象更多。
这个施行了几十年计划经济的国家,一朝开启国门,放开市场。
就开始疯狂了起来,财政也出现了危机。
所以上边准备给过热的改革降降温,刹刹车。
这也是国家第一次开始宏观经济调控。
并且针对国企改革有人提出了,“鸟与笼子”
的理论。
大概意思是,国企是鸟,但是不能够飞出“国有”
这个笼子。
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80年代国有企业的改革。
姜小白到京城没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消息。
是日报转发的,题目是“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的指示”
,规定“个人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准贩卖工业品。”
看完了报纸,姜小白放下,深深的叹了口气。
刚刚发展了两年的民营企业,个体户的寒冬就要来了。
就在姜小白看完报纸的第二天,有调查小组的人进驻了大兴玻璃厂。
姜小白接到消息的时候,厂子里额的工人正和调查小组的人在厂子门口僵持着。
姜小白开着车返回了大兴玻璃厂,一下车就看见了厂子门口,几个穿着中山装,夹着包带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在厂子门口。
和厂子里的工人对持着,工人们嘴里还不断地骂着,几个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气的手都发抖了。
“干啥呢?”
姜小白一边大声呵斥着,一边走了过去。
“小白厂长,小白厂长来了。”
“小白厂长,快看,小白厂长来了……”
工人们看见姜小白到来顿时就兴奋的喊了起来,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主心骨。
姜小白表情有些严肃的走了过去,他知道改革要放缓了,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的寒冬要来了。
可是没有想象到竟然这么严重,连这个大兴玻璃厂纯粹的国企都受到了波及。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