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争吵

“这就是太平吗?莫非,敌人退兵称臣,这就是太平?!”

万历看着张居正,语气严肃起来。

张居正微微一愣,他没想到,万历竟然会这样问。

稍作思考后,张居正说了起来:“自古以来,北方草原就是威胁,即便盛唐,也曾被北方草原入侵,秦汉亦是如此,敌人退兵称臣,难道不算太平吗?

中原不比其他,大明初立,国力强盛,即便如此,也无法彻底击败草原。

对于朝廷而言,草原称臣,就是太平。

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长久的太平,就是胜利。”

张居正这话在这个时代,确实不假。

在没有机枪、坦克等热武器的时代,来去如风的骑兵,威慑力最大。

他们不会和中原硬碰硬,而是择机出击,骚扰边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永乐朝国力何其强盛,依旧没有彻底解决草原。

“消灭匈奴,会蹦出突厥,消灭突厥会蹦出女直,草原上的敌人是灭不干净的,十几年的太平,已经很不容易了。

陛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脚踏实地,方可长治久安。”

张居正苦口婆心的说道。

面对草原,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根本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是啊,十几年的太平也是太平。

据朕所知,俺答封贡,三娘子功劳很大,可以说,没有三娘子,就没有俺答封贡,可三娘子能活多久?十年?二十年,又或者是三十年?

人都是要死的,要是三娘子死了呢?要是现在的臣服者死了呢?要是草原上再次崛起不臣之人,那这太平,还算太平吗?把太平存寄在他人身上,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弘治年间之后,边军的粮食就成了问题。

当年俺答入寇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边军不稳。

兵乃朝廷大事,大明不能把太平存寄在他人身上。

边疆的那些问题,都要解决。”

万历一字一句,说的清晰,说的极有条理。

张居正不懂吗?

张居正当然懂,他当然懂得这些。

“陛下,边疆大事,非一日之功可以解决,臣以为,应该先解决宣府缺粮之事,至于其他事情,等新政实施之后再解决也不迟!”

张居正说道。

“那张先生觉得,这种事,应该让谁去做?”

万历问道。

张居正回答:“回陛下,方逢时乃栋梁之材,由他解决最为合适。”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