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屋 www.quyuewu.com,最快更新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最新章节!
杨家坳属林原市新营县周洛乡管制。既然叫杨家坳,顾名思义,村里杨姓居民为多,虽有外姓,也都沾亲带故。杨家颇有出处,为北宋名门杨家将之后裔,明末清初为避战乱,杨家祖先率一干子裔翻山越岭,隐居于此,这倒不像是传说,有杨家族谱和杨氏宗祠为佐证。杨氏宗祠里供奉着杨氏宗族历代贤哲贞烈的肖像牌位,佘老太君、杨六郎、杨宗保、穆桂英等一干英烈赫然在位。杨志远在族中辈份挺高,儿时顽劣,经常统领与自己差不多大的侄孙在宗祠里玩闹嬉戏,多有得罪祖宗之处。好在杨家祖训虽严,但都在国家民族大义之处,倒也不拘小节,杨志远的玩劣之举,至多被族中长辈呵斥几句,实在出格,也不过是被族长杨石打几下手心屁股,罚其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面牌思过过几次,并无太大处置,照杨志远现在来看,杨石对自己的处置实在算不了什么,只能算是长者对玩劣小儿独特的爱护和宽容。
祖先选址,无不讲究阴阳调和宜风适水,杨家祖先自然也不例外。杨家坳选址不错,背依清山,北高南低,山似卧龙盘首,首为峰,有溪流于山岚之间潺潺而出,于村前平坦之处汇聚而成杨家湖,后经杨家先祖的世代耕耘,依湖而耕出千亩良田,终成现在规模。既然北为首,宗祠自然居于村中北首,想来古时杨家坳古槐成荫,杨家宗祠都是由成抱的槐树建成,经千年风霜而不朽。杨家子嗣后代的楼台庭院无不以树为柱,依宗祠次第而建,颇有湘西吊脚楼之风范,古色古香,自成特色。
杨家坳选址固然不错,却有着必然的局限性。杨家先祖为避战乱而来,又是行伍出身,选址自然以战略考虑为主,杨家坳因此远离集镇,山高势险,进可攻,退可守,这在乱时,农耕时代,杨家坳不失为一个绝妙的藏身之处,一旦天下大乱,杨家人立马就可封山自守,以山为屏障,阻一切纷扰于山外,自给自足,有如世外桃源。可此一时彼一时,现如今天下太平,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工业时代,山外的变化天翻地覆,谁家还愿意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抠食,可杨家人没办法,想变还无从变,杨家坳远离集镇,离县城更是百来里,山高路远,彼时的优势就成了现时的劣势,村前原本庇护杨家子孙的高山现如今已经成了杨家坳难以逾越的障碍。
杨志远在县一中读书时,就听过县城有句民谣,叫‘天当被,地当床,有女莫嫁杨家郎’。由此可见杨家坳早已被时代远远的抛在了后面。杨志远读高二那年,父亲病逝,孤儿寡母,日子过得更是不易,高二下年,杨志远有心放弃学业,像村里的其他侄辈一样南下打工,帮母度日。这事被族长杨石知道了,杨石当时就急了,找上门来,说这哪成,志远你哪次考试不是全县第一,分明就是考状元的料,我们杨家坳这支杨家还指望你光宗耀祖呢,你要是弃学,那不是抽我们杨家祖宗的脸,让外人嘲笑我们杨家没人了吗。当日族里就开会,作出决定,凡杨家子孙务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务必保证杨志远读完高中,直至大学毕业。二个务必,态度坚决,务须置疑。
但凡宗族,讲究宗族团结,更何况杨家坳杨家,乃忠贞之后,历来同仇敌忾宗族感强,族长们一发话,杨家人没人多说一句闲话,送钱送米,争先恐后。后来村里一有人到县城,就有人到杨志远的学校给他送腊鱼腊肉、山鲜野味,羡熬了一班同学,也让杨志远倍感自豪。这事让杨志远懂得团结的力量,杨志远后来当班长当院学生会主席,能团结同学,莫不与此有关。
杨志远这次舍弃唾手可得的一切,认定要回杨家坳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再三,不是头脑发热,一时之冲动。杨志远这几年来,一直以一种换位的思维在思考问题,他想如果自己是杨石,如何才能把杨家坳的乡亲带上富裕之路?慢慢的,杨志远有了一些头绪,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有弊也必然有利,就拿杨家坳的穷来说,现如今杨家坳的穷对他杨志远就是一种天大的利,穷则思变,有变就有通就能通,这比去面对墨守成规做起事情来要容易的多。还有就是杨家坳人的宗族感团结心,更是一件无往不胜的利器,用好了,定能所向披靡。这也是杨志远有信心把杨家坳带出贫穷的基石所在。杨志远始终认为,万事万物,要想突破,人是第一要素,人定胜天,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有一定的哲理意义在里面,而这个所指的‘人’包含了人心和人的思想。有了思想和信心,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杨志远一直难以释怀这么一个场景,当初为了给他凑足学费,乡亲们纷纷解囊相助,独身老汉石匠杨填给杨志远的一百元,沉甸甸的,全是一元、五角的小票和钢镚,有的小票上还有血渍。杨志远明白这一百元是杨填一凿一凿打石头积攒下来的。杨志远知道于情于理他都得回杨家坳去,给乡亲们以希望,带领乡亲们致富,一刻都不容他耽搁。
杨志远坐了二夜二天的火车,到省城已是第三天下午三点。一出站,就看见了杨石的孙子杨广唯和孙女杨雨菲二兄妹站在出站口东张西望,看到杨志远出来,杨广唯赶忙跑了过来,一边来帮杨志远提行李,一边说:志远叔,我爷爷让我来接你。
杨志远的行李不多,许多重要的资料物品,早就从北京经省市托运到县里,由乡亲拖回杨家坳,身边也就简单了许多,带在身边的都是些必需品,就装了一个行李箱,拖着走就是。杨志远和杨广唯是发小,杨志远虽然辈份比杨广唯大,但俩人当年可没少在一起顽皮捣蛋过,见杨广唯要给自己提行李,杨志远有些不自在,说,不用了,广唯,我自己提就成了。
杨雨菲笑嘻嘻地说,小叔叔,那可不行,这可是起码的礼数。
杨志远笑,说现在知道礼数了,想当年你可是直呼我杨志远的。
杨雨菲有些不好意思,说,小叔叔原来你还记仇来着。杨雨菲比杨志远杨广唯要小三岁,当年杨志远他们喜欢上山捉鸟,下河捕鱼,杨雨菲偏生要跟着去凑热闹,那哪成,带着个小丫头片子多不方便,于是杨志远他们经常躲着杨雨菲行动,杨雨菲为此没少记恨杨志远,开口就是,杨志远,你不是东西。哪曾叫过一句什么小叔叔。叫杨志远小叔叔只怕是这两年的事了。
杨志远呵呵一笑,杨广唯乘机接过行李,杨志远也就由他,没有再行争夺。再夺就有些假意了。
杨志远只是有些奇怪,说,广唯你不是在广东打工,怎么在这?
杨广唯说,知道志远叔要回杨家坳,我爷爷就给我写信,让我辞掉工作,立马回村,跟着你志远叔一块干。
杨志远说,广唯,你高中一毕业就跑到广东,这么多年了,应该是站稳了脚跟,现在就把工作辞了,是不是有些可惜。
杨广唯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好可惜的,广东那地方,金钱第一,没有什么人情味,人在他乡,难免要受人鸟气,有机会回家做事,自是最好不过。再说了,志远叔你回到咱杨家坳,总不能单枪匹马吧,总要有几个帮手不是,咱杨家坳但凡有点力气有点才干的,全都在外搓食,谁还呆在家里。
杨志远其实也有考虑,即便杨广唯不回,他迟早也会把他叫回来,只是现在为时还早,很多事情还没有调理好,现在既然杨广唯已经回来,他一想,也好,有个帮手做起事来也方便。
杨雨菲说,小叔叔,你还不知道吧,族里已经通知了,凡是在外打工的杨家人,能回来的,必须赶快辞工,尽快赶回来,不能辞工的,如果你小叔叔真正需要,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回来。杨雨菲停了停,又说,小叔叔,你就看吧,过不了多久,咱杨家坳百分之八十的杨家人都会到村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