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兰若赏花会(第2页)

看到沈石的名字,曹侑点头。

“嘶--如此年轻?”

“回陛下,仙门中人是有接引、升仙门的。”

曹侑小声提醒。

“嗯。”

赵祯点了点头,但心中还是有点儿可惜沈石不是鹤发童颜。

“既然是将门中人,嗯,就赏他个仁勇校尉吧。”

人太年轻,赵祯想了想,还是赏了沈石,万一他是真的呢?虽然他那么年轻。

“进献大器,赏一下也是应该,陛下圣明。”

曹侑与曹皇后并没有反对,毕竟这是宋朝,不是汉朝,校尉不值钱。

宋初沿五代旧制,有官、职、差遣三种职衔。

官,也称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监等的各种官称,如仆射、尚书、郎中、中书舍人等,元丰五年官制改革以前,只作为官员定官位和俸禄高低的官称,称为寄禄官。

改制以后,改为相应的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及各种大夫、郎,以定官位、俸禄,称为“阶官”

,宋人后亦常称改制前的寄禄官为阶官。

职,也称职名,指馆、阁、殿的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直阁等,在馆阁中实际任职的称为馆职。

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员所带的修撰、直阁等较低的“职”

,称为贴职,除宋初外并不实任其职,只作为文官的荣誉衔。

“差遣”

有时也称“职”

,但大多数“职”

专指职名、贴职。

差遣是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也称“职事官”

,“官”

(寄禄官)有时也称“职事官”

,但多数“职事官’是指“差遣”

“差遣”

本身无品级,以“官(寄禄官)”

定品。

除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副使、翰林学士等外,“差遣”

职务名称前通常都带有“判、知、同、提举、提点、管勾(干)”

等字,如判尚书省事、知府等。

仁勇校尉不过是个九品官名,没有职,也没有差遣,其本质上大体就是后世的“某某同志工作认真,特颁发奖状奖励”

,这样的性质。

只不过一个马桶,就这么混进了体制中,沈石事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开森。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