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第720章 印度的民族问题

会变的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屋 www.quyuewu.com,最快更新不败军神最新章节!

    一九零八年末发生的这一场世界大战和吴畏从前熟悉的历史上那场战争完全不同。

    因为吴畏的出现,现在的世界战场上主要分成三个阵营,在欧洲打成一团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以及主要战场在亚洲和美洲的泛太平洋合作组织。

    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德国人忍英国这个老大也不是一天半天了。所以当战争开始之后,双方立刻打得基情四射,想慢都慢不下来,更不要说停止了。

    而本来被英法两国寄予厚望,用来当作抵御德国扩张主力的俄国此时则并没有加入协约国,而是以泛太平洋合作组织成员的身份按住土耳其猛打,根本没有加入到欧洲主战场的意图。

    与德国人同样被英法两国当成希望的美国人倒是成功加入了协约国阵营,但是此时在北美战场上,美国人正面临着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夹击,而且国内各加盟州的态度摇摆不定,早已自身难保,根本不可能对欧洲战场造成影响。

    而真正引起这场世界大战的共和国,则已经成功摘下了印度这颗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正在摩拳擦掌准备进入中东。

    从目前局势来看,协约国以一己之力挑战另外两大阵营,实在勇气可嘉,不愧为曾经的世界霸主。如果战况再给力一点的话,倒也足够自豪一下了。

    可惜现实当中没有如果,法国人的本土正在遭受德国人的猛烈攻击,大片国土沦陷。英国虽然因为地理的原因,本土并没有遭到打击,但是在亚洲的殖民地已经大部沦陷。

    因为需要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对抗德军的舰队,所以,英法舰队不得不放弃太平洋战场。放任中俄日三国舰队,在南海耀武扬威。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西园寺公望的再三要求,吴畏终于批准日本陆军加入战场。

    一九零九年五月,在决定把第八师投入到美洲战场上后,为了弥补暂时的兵力空虚,所以吴畏命令日本陆军第四师团登陆菲律宾。

    六月,王启年指挥的印度方面军群,终于初步肃清印度次大陆上的抵抗力量。开始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中东地区。

    而对于吴畏来说,案头的议题又多了一个如何治理广大占领区的题目。

    从去年开始,一直在猛烈批评国防军四处出击属于穷兵黩武的文人们,现在已经被国防军彪炳的战绩打得脸都肿了。

    好在脸皮薄一点的文化人早就从崖山跳海了,现在剩下的脸皮都比较撑住,脑子慢的人还要坚持不懈的用脸来抽国防军的手,脑子转得快的人已经开始转而鼓吹重现汉唐雄风,让万邦来朝了。倒好像一年前,他们听说共和国向英国宣战时如丧考妣的言论从来没有发出过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方面军达成全面占领的消息传来后,京城文化界掀起了一股翻译介绍印度的历史地理等基本情况的热潮。在这些临时转行的文人努力下,广大市民已经从完全不了解印度的状态变成了知道那里是如来佛的故乡,当年孙悟空保护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坎坷经历,都是发生在印度境内。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化圈的人脑子都不笨,在没办法查找到足够有用的资料情况下,立刻就选择了创作同人作品。

    写同人的好处很多,其中最核心的一点自然就是不用费力去描述印度次大陆的世界观,只要给读者指出一个方向,其他的内容读者们自然可以去根据吴承恩的小说自行脑补。就算脑补错了,那也是吴承恩的错。

    现在吴畏只能庆幸叶黛主执政务院工作的时候,提拔上来了的很多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至少这些人还知道到哪里去查询资料,不会人云亦云。如果现在政务院的部长司长们上书要求吴畏派遣和尚道士去印度除妖,那他真的只能撞墙了。

    吴畏当然很了解印度的真实情况,也对那里肥沃的土地垂涎三尺,但是得益于他从前喜欢泡论坛和看军事节目,所以知道那里的水有多深。如果那里没有一直享受恒河水的印度人民的话,他也许还会考虑一下如何占有那片土地,但是现在,他觉得那里不着火就算不错了。

    不幸的是,无论是不是想永久占领,他都要给出目前稳定印度局势的办法。

    维持现在的高压统治政策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吴畏并不觉得这个办法可以长久进行下去。当年4V仅仅被日本人统治了几十年,后来常凯申公还掺了那么多水进去,结果统战六十年,向往殖民统治的人几乎把统派消灭了。以英国人在印度下过的那么大功夫,要是没有一帮人心向往之,那是不可能的。

    吴畏可没兴趣在印度打治安战,以他前世的经验,王师那么牛都没能搞定伊拉克,共和国既缺钱又缺人可不能掉进这个坑里去,他可没有几十亿元去给印度培训个位数的人才。

    让吴畏欣慰的是,王启年、蓝晓田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再一次证实了他看人的眼光。与段祺瑞的做法不同,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印度搞什么长治久安,或者千秋万载一桶浆糊。

    段祺瑞在印度的表现是有原因的。也的第七师从来就不是嫡系部队,从中央拿到的待遇自然也提不上台面,但是他同时又肩负着靖边的任务,总参也不能既让段祺瑞跑又不给他吃草,反正叶知秋也地方各省的控制力不行,干脆就允许段祺瑞在云贵两地征收边税。

    实际上段祺瑞要养军,当然不能光靠收税过日子,当初第十二师的侯硕就曾经通过他买过英国步枪。

    正是因为有这种经历,所以段祺瑞在吴畏上台后做事一直谨慎小心,生怕被他抓住小辫子新帐旧帐一起算。

    再加上他又有股文人的性子,比较看重名声,总想着开疆拓土,打着将印度纳入共和国版图的主意,所以才会在印度占领区采取怀柔的政策,没想到反而让吴畏非常恼火。

    王启年和蓝晓田就完全不同了。这两个人既然肯重新出山,心里对吴畏自然是毫无芥蒂。但是两个人改朝换代的意图已经破灭了,对于回国的前程和身后的名声就没那么看重,所以虽然重回战场手握重兵,但是也就仅限于如何更好的完成任务,并不会分心为自己谋划。

    所谓无欲则图,两个人不为自己打算,自然就可以对现在的战场看得更清楚。再加上蓝晓田眼光极高,当初连顾雨这个顶头上司都看不到眼里,对于印度人民的素质自然更加深恶痛绝。在他给吴畏的报告当中明确指出这块地方有价值的只有土地,如果一定要搭上人口的话,那么不要也罢。

    既然思路一致,吴畏当然立刻就批准了两个人的报告,但是却否决了蓝晓田提出在种姓问题上做文章的建议。

    他在给王、蓝两个人的秘信中指出,印度的种姓制度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稳固的阶层和利益群体,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如另辟蹊径,从民族问题上做文章。

    在这封秘信当中,吴畏给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包括促进印度各民族自治;保证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权利;教育资源有目地的向少数民族倾斜;对少数民族素质没有达到主体民族水平之前,放宽对少数民族的法制要求,少抓人少处罚放宽量刑标准等等。

    同时还要求印度占领军当局大力支持印度民族的发掘工作,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帮助已被同化的民族恢复本来身份,包括但不限于帮助印度种族人民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和语言。

    王启年和蓝晓田接到这封秘信后,相顾无言,都觉得吴畏此人心机深不可测,处乱世可谓妖人,处治世则谓人妖。

    吴畏提出的指导意见当然不可能直接下发执行,所以王、蓝二人又经过深入研究细化,制定出《关于印度民族自治暂行办法》,开始在印度全境推行。

    由于在这份文件当中,军管当局对于民族自治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让很多对自己处境不满的婆罗门和刹帝利看到了希望,于是很快就在印度大陆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虽然这次运动一度曾经被印度地方领主视为威胁而遭到武力镇压,但是在占领军当局迅速介入后,大部分领主开始转为主动推动民族建立,绞尽脑汁为自己治下的地区发掘少数民族。

    在占领军当局的放纵下,印度大陆的民族数量以爆炸般的速度增加,大多数时候,只需要收集十个人以上的名字并且编造出一个用于登记的民族名称,就可以在当局备案,并且获得一块地盘用以自治。占领军当局默认大的地方领主继续管辖自己传统领地的少数民族,并享有这些民族享有的权利,条件是这些领主必须是自己领地当中某一个民族的成员。

    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冲突,只要确保不会把第三方卷入进去,占领军当局一律不干涉当地民族内政。随之流血冲突的增多,很多本来从属于同一领主的民族之间也开始出现裂痕,各民族忙于内斗,对一直坚持主持公道的占领军当局越发顺从。

    到一九四零年,共和国彻底退出印度大陆时,印度大陆已经拥有五百六十多个民族,并且在一九二零前后就已经自豪的宣称消灭了造成了印度人民沉重灾难的主体民族,实现了五百六十个民族大团圆。

    因为要确保各民族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所以在印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中,席位并不是按照人口划分的,而是按照一个民族一个席位的原则分配。这直接导致了从一九四零年国大开使工作到一九四五年的五年间,印度国大没能通过任何一项全国项的议案。

    当然这些就和共和国没什么关系了。作为一力打造出这种局面的共和国领导人们,他们给予了印度人民充分的自由和民主,让恒河流域的人民沐浴在现代文明的光辉当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之后,悄然退出了这片土地,只流传下无私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