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屋 www.quyuew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霸天下最新章节!
董卓进京了,掌控了朝廷的生杀大权,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因为只要主上幼小可欺,自然会有人把持朝政,先前是何进,现在换成了董卓又有什么不可呢。然而有人就很不忿,这个人就是袁绍,因为何进死了之后理所当然应该是他--袁绍来把持朝政,这样的话袁绍便不负“四世三公”的家族荣耀,甚至于有可能成为大将军,从而位在三公之上,也使得袁氏一门在他的手上更加辉煌。
但是,董卓的突然杀入使得袁绍的美梦彻底被击碎,更让袁绍恼怒的是为何没在董卓刚刚进京,后续部队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突然发难,以自己的一万禁卫军和投降的三千羽林军的实力,董卓的五千骑兵是很容易就会被赶出洛阳城的,但是自己的犹豫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的袁绍已经没有可能再与拥有二十万兵力大的董卓抗衡了,而且董卓还收了一个万人难敌的吕布。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袁绍看着董卓怎么看怎么丑,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今天听到董卓要废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聪为帝,袁绍的心中便烦烦的。但是,袁绍心想,董卓现在毕竟势力庞大,不但袁氏一门已经无法与之抗衡,其他诸如三公九卿也必然也不敢再有异议。
袁绍猜得不错,董卓在三公府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废掉当今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帝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人敢起身说话,都是怕了身后的那些带甲士兵手中明晃晃的宝剑,更是害怕董卓身旁手持方天画戟的威风凛凛的吕布。
董卓的话是这样说得:“公等皆知,天子乃是天下威仪所在,是万民之主,然而当今天子却暗弱无能,不如陈留王聪颖好学,可成大器。卓想依伊尹、霍光故事,废掉当今皇上,而另立陈留王为帝,并请太后归政,以应天顺人,汝等以为如何?”
但是,出乎袁绍意料之外的是,虽然三公九卿无人敢动,但是身为九卿中少府属官的尚书卢植,却站起身来大义凛然地对董卓道:“明公方才提到的‘依伊尹、霍光故事’,卢植实在是不敢苟同呀。”
董卓实在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敢站出来反对,并且此人还不是三公九卿,只是一个小小的尚书,登时拉长了脸,沉声问道:“嗯,卢植,你这话是何意思,本司空为何不能仿效伊尹、霍光废帝另立?”
虽然看到董卓拉长了脸,很不高兴,但是卢植并没有丝毫害怕,继续道:“司空大人应该知道,昔日太甲晦暗不明,伊尹才将他流放于桐宫的;昌邑王登位仅二十七日,却作恶三千余件,使得民心大愤,大将军霍光为了顺应民意,这才祭告太庙,然后将其废弃。然而当今主上虽然年幼,却是聪颖好学,且登基以来并无半点过错,朝中众位大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司空大人久在西凉,于朝中诸事不太清楚,更何况,以植来看,司空大人虽然热衷关心国事,却无伊尹、霍光之大才,又何必要进行‘废立’之事呢?岂不闻圣人所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乎?”
卢植此人为人刚烈,原本对董卓在洛阳城中的飞扬跋扈就很不满意,只不过董卓虽然有点嚣张,却还没有做很出格的事情,如今董卓竟然要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为帝,卢植便忍不住站起来对董卓进行讥笑挖苦,浑然不觉说话有点重了,已经使董卓无法下台了。卢植的话音刚落,百官便纷纷为卢植担心起来,依照董卓的脾气,这样的话是绝对受不了的,很可能会拿卢植开刀。
果然,董卓大怒,大声咆哮道:“卢子干,汝竟然敢侮辱于我。”当卢植说他“于朝中诸事不太清楚”的时候,董卓的右手已经握住了宝剑,当卢植说他“无伊尹之志则篡”的时候,董卓已经将宝剑拔出,并且冲了下去要杀卢植,两旁的带甲武士早已将卢植的双臂扭住,只等董卓的一剑。
宴会上顿时一片喧哗,就连袁绍也没想到卢植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竟敢当面讥讽董卓,心中不禁对其甚是敬佩,游侠的心态使得袁绍不自觉将右手放在了宝剑的剑柄上,大有冲上去要救卢植的举动,但是身旁伸来的一只手将袁绍的右手紧紧按住,袁绍转头一看,正是自己的叔父袁槐,只见袁槐轻轻摇了摇头,袁绍便将右手轻轻从宝剑上挪开。刚才只是刹那间的冲动,现在要让袁绍再来一次的话,袁绍是不会再那样冲动了。
虽然明知必死,卢植心中却没有丝毫的紧张和害怕,反倒是异常的冷静,神情泰然。就在这危急时刻,眼看卢植就要命丧当场,有一个人坐不住了,这个人就是蔡邕。刚从江东回来不久,就遇到了董卓进京的事情。
董卓掌控朝政之后,听从了李儒的劝告,大量起用了海内名士,蔡邕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蔡邕当初得罪灵帝,为了躲避祸端,蔡邕便打着去到江东寻访逆徒顾雍的名义,在江东躲祸数年,这次刚刚回来不久,便被董卓复其旧职。然后竟然在一个月之内连升三级,由祭酒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这件事情使得董卓在“清流”一派得到了很好的名声。
蔡邕平时与卢植甚是友善,并且当年蔡邕罪徙朔方的时候,卢植曾上书为其求情,这件事情蔡邕一直铭记在心,并且一直也在寻找机会想报答卢植的恩情,这次蔡邕觉得机会来了,便唯唯诺诺起身到董卓身前,颤声劝道:“明公不可如此,卢尚书乃是海内大儒,若是加害,则天下人将为之震怖。其言论方才虽有得罪明公之处,明公若是不计其罪,方显明公宽宏大量之风,请明公明鉴。”
董卓听了蔡邕的话,觉得甚是有理,现在董卓最需要的便是一个宽宏大量的好名声,杀一个卢植不足为难,只是若是落了一个不能容人的坏名声就得不偿失了,何况卢植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蔡邕。
既然蔡邕求情,董卓正好藉此下台,收起宝剑,用手指指着卢植道:“卢植,今日虽然你对本司空言有不敬,但是看在蔡尚书为你求情的份上,本司空便不再与你计较,还不与我速速退下。”
卢植嘿嘿冷笑数声,也没有再回到他原来坐的席位上,而是大步向外走去。董卓大怒,看着卢植的背影几乎又想拔出宝剑扑上去,但是想起方才蔡邕的话,董卓终于还是强忍住心中的怒火,也是嘿嘿两声干笑,不再与卢植计较,就此作罢。
但是废立之事却未就此作罢,待卢植的身影不见之后,董卓将右手放在宝剑的剑柄上,粗声道:“还有谁人反对?”本来以董卓想来,应该不会再有人反对了,没想到又听到了一个反对的声音,这第二个跳出来反对的人正是袁绍。
袁绍看到卢植的刚烈,心中甚是敬佩,此时听到董卓又在这里大呼小叫,心中大怒,一个冲动,便站了起来,但是当即便后悔了,可又不能坐下,只得硬着头皮道:“当今天子即位不久,并无任何失德之处,就此理论废立之事,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
董卓大怒,没想到今日竟然这么多人出来反对,先有卢植,后有袁绍,卢植乃是海内大儒,又有蔡邕为其求情,自己不能将他怎样。你个小小的袁绍也敢出来反对,难道我不敢杀卢植就不敢杀你吗,正好可将你的禁卫军收过来。
董卓拔出宝剑怒喝道:“袁绍,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儿,也敢顶撞于老夫。如今天下大事皆有老夫来决定,你又岂敢多言,莫非是嫌老夫的宝剑不利吗?”
袁绍此刻也豁出去了,反正已经站出来了,又不能弱了袁家的名头,便壮起胆子,也拔出腰间的宝剑,怒喝道:“董卓,你的剑虽然锋利,难道我的宝剑未必就不锋利,视看天下间大丈夫岂能只有你一人。”
董卓大怒,就要下令就地诛杀袁绍,却见李儒慌慌张张从后面跑来,拉住董卓的衣袖道:“大事未定,不可妄杀。”袁槐、王允、杨彪等人也赶紧起身为袁绍求情,董卓这才作罢。袁绍也是怒气冲冲,提着宝剑,匆匆离去。
由于卢植和袁绍这样一闹,废立之事只能先暂时放一放,但董卓却并没有就此放弃。
经历了上次的教训之后,董卓决定先拿三公开刀,树立自己的威信,然后再说废立之事。于是,在九月,董卓便重组了三公,任命太尉杨彪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自己担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以及作为仪仗的斧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侯,任命原司空刘弘为司空,任命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到了十一月份,在董卓的要挟之下,少帝刘辨任命董卓为相国,特允许他在参拜皇帝时不唱名,上朝不趋行,佩剑穿鞋上殿。十二月,董卓再次重组三公,任命司徒黄琬为太尉,大司马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
董卓此时也想作一番伊尹、霍光般的成就,所以听从了尚书、武威人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人伍琼的劝说,征召天下有名望的士人,以争取民心,矫正桓帝、灵帝时的弊政,淘汰贪脏枉法与不称职的官员,选拔被压抑的人才,如征召未作过官的士人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入朝任职。又派使者到荀爽家乡去任命他为平原国相,荀爽赴任途中走到宛陵,又被任命为光禄勋。荀爽到任办公三天,又升任司空。从他被征召,到升任三公,一共九十三天。
董卓又任命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陈纪是陈轩的儿子,韩融是韩韶的儿子。荀爽等人都害怕董卓的残暴,被征召就不敢不来,只有申屠蟠接到被征召的命令后没有动身,别人都劝他前往,他笑而不答。董卓到底没能勉强他作官,他活到七十余岁,在家寿终正寝。
除此之外,董卓还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牧,陈留人孔伷为豫州牧,东平人张邈为陈留太守,颖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董卓自己的亲信都没有担任高官,只是在军队中担任中郎将、校尉一类的职务。
经过对朝廷官员的一番任命,尤其是两次重组三公,废立之事再无人敢站出来反对,于是此事便成定局。少帝由十二旒的冕被换成了七旒的冕,一下子从皇上便成了弘农王,而十二岁的陈留王刘聪则在董卓的操纵下,成为了大汉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
不久,董卓以刘辩写得一首诗颇有怨言为理由,使人赐死了刘辨,本来董卓也想杀掉何太后,但是见到何太后的美艳之后,董卓便改了主意,强行霸占了何太后,何太后此后便成了董卓的禁脔,直到后来杨奉从董卓手中将其救出,何太后的噩梦才算真正结束,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少帝刘辩被杀的消息传到青州,永年公主刘慕自是哭得死去活来,虽然刘慕并非何太后亲生,和刘辩不是同父同母的姐弟,但是刘慕自小就和弟弟刘辩关系甚好,此刻听到刘辩被杀的消息,加上前一段时间的宫闱惊变,刘慕如何能不伤心。
刘慕虽然自小生活在深宫之内,却毫无那些公主们的娇气和任性,相反,刘慕自小就十分聪明乖巧,知书达理,这也是刘慕能从众多的公主中脱颖而出受到灵帝极其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刘慕在公主们当中相貌是最好的。
刘慕也曾听到或者亲眼见到大汉在父皇的统治下,一日不如一日,父皇的奢侈淫乱的生活,张让等人的搬弄是非,朝臣之间的争斗,加上各地叛乱不断,最后竟至发生了规模浩大的黄巾大起义,刘慕心中早就担忧了大汉的命运,同时更是担忧自己的命运。
直到后来,横空出现了一个杨奉,不但有着五步成诗的超人才华,更是几乎以一己之力平定了百万之众的黄巾大起义,最后以两万的兵力大败入侵青州的二十多万黄巾余孽,威震天下,年纪轻轻便被封为青州牧。刘慕正是少女怀春时候,乍闻这样的少年英雄,又听闻杨奉长相英俊,自是芳心暗许,便央求父皇将自己许配给杨奉,本来这对于一个女孩子家来说,是羞于启口的事情,但是慧质兰心的刘慕心知若是自己不开口,错过了这桩婚事,他日自己的命运将不知如何呢。
刘慕的情绪变化被杨奉瞧在眼中,心中不禁对她心生怜悯,与王绵等人一起去劝过刘慕数次,希望她能将事情看开,毕竟已经发生了,杨奉还许诺,不日就将便邀天下群雄,合兵一处,共讨董卓,刘慕的心情这才稍稍好了一些。
这天一早,杨奉从刘慕和伏寿的粉臂玉腿的纠缠中起来,在刘慕和伏寿二人的服侍下,穿衣整冠,匆匆吃了点早饭,便到议事厅走去。本来,以刘慕和伏寿的身份,自是须等到大婚之事才能与杨奉同房,但是杨奉又岂是那种看着美色在身边却不能动的人,在他死皮赖脸地纠缠下,刘慕和伏寿在继貂蝉之后也相继“阵亡”,毕竟杨奉府中的丫鬟除了春雪四人之外,便是樊娟诸女,此事倒也不会被传出去,否则的话,若没有杨奉一再强调这一点,刘慕和伏寿自是不会同意此事。
今天,杨奉要与手下众人商议一件大事,这件事就是抢在曹操之前先举义旗讨伐董卓。
即使没有刘慕,杨奉也想过自己率先举起义旗,讨伐董卓。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除了曹操追击董卓被伏击之外,所谓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只是一句空话,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什么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皆是罗贯中虚构的,这一次,杨奉准备将《三国演义》的虚拟场景搬到现实中来。
来到议事厅的时候,郭嘉、田丰、徐宣早早已经在等候了。见到杨奉进门,三人连忙站起,躬身道了一声:“主公,早。”
杨奉一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边向坐席走去边道:“看来还是奉迟到了。”
坐好之后,杨奉开始了今天的话题:“今日召集你们三人来此乃是商议一件重要事情,董卓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以及逼死少帝之事你们想必也听说了吧,奉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以及对于这件事情我们该持什么态度?”
三人都是聪明极顶的人,早在昨日杨奉派人通知今早议事的时候便已猜到必然和此事有关,于是田丰首先道:“董卓废帝另立,淫乱后宫,逆天行事,早已惹得天怒人怨,主公可高呼一声,以驸马的身份号令天下诸侯共讨之。”
田丰这句话不由提醒了杨奉,这几日杨奉一直苦恼于历史上的讨董真相,袁绍此人并不以讨董为重,只是借此事提高自己的名声而已,使得诸路诸侯并不能团结一心。杨奉却浑然忘了自己已是驸马的身份,更是皇上的大舅哥,不但是有理由,而且是更有号召力。
徐宣微一沉吟,轻轻摇了摇头道:“以宣来看,此事并不容易。虽然遍邀天下诸侯容易,若是想让大家都能一心一意讨伐董卓,却非易事。须知主公虽然心怀讨董之心,然而其他各路诸侯却不一定如此,说不定只是借此事提高自己的名声也未可知。”
这正是杨奉心中最担心的一点,听到徐宣说到此处,忙问道:“伯识可是有什么良策?”
徐宣微微一笑道:“良策倒是没有,馊主意倒是有一个,不知主公可愿采纳?”
杨奉不禁一愣,馊主意,转而一想,如今自己的到来已经改变了很多发展,说不定这次的董卓也许真的会和历史上的不一样呢,于是道:“呵呵,伯识之计岂能称为馊主意呢,既有良策,伯识速速道来。”
徐宣诡异一笑,道:“天下诸侯之中,能与主公有着相同的号召力者,袁绍也,只要主公能够略施小计,借董卓之手杀掉太傅袁槐,则袁绍必反无疑。只要能将袁绍逼反,袁氏昔日旧臣必然随之响应,则讨董之事成矣。”
历史上,袁绍虽然被推举为盟主却是并不积极进兵,反倒是日夜在军营中饮酒作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袁槐在洛阳,一旦袁绍动真格的,恐怕袁槐一家性命难保。因为根据史书记载,袁槐并未遭到董卓的毒手,可见董卓也看出袁绍只是摇旗呐喊而已,并不是真的敢向自己动武。
杨奉先是大喜,随后又颇有忧虑:“伯识之计虽妙,只是袁槐老奸巨猾,素来未与董卓唱过反调,何况袁家乃是四世三公,旧臣遍布天下,董卓岂能轻易对袁槐动手?”
杨奉担忧的也有道理,董卓正在收揽人心,必不会轻易对袁槐动手。
一直没有说话的郭嘉这时候忽然轻轻一笑道:“主公勿虑,此事不难。主公只管高举义旗,讨伐董卓,无论袁绍是否参加此事。主公只需派人将一封书信送入洛阳,使其故意落到董卓手中,此信需以袁绍名义写,大意就是让袁槐以为内应。董卓见信必然大怒,定会将袁槐一家全部斩首,事后董卓也许会明白这只是一个圈套,然而袁家满门已死,袁绍必反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