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

高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屋 www.quyuewu.com,最快更新大宋超级学霸最新章节!

    潘三郎立刻挺直腰板,咳嗽一声笑道:“地段不同,房宅营造装饰不同,价格也千差万别,这个很难一言蔽之。”

    范宁笑道:“大概说说吧!让我心里有点数,五亩宅到底是要十几万贯和还是几千贯,我一无所知。”

    “呵呵!我就简单说一说吧!以平均价格为例子,先说城外,城外看起来也热闹繁华,但房宅的价格和城内却是一天一地,城外土地太多,供应大,另外城外也不太安全,还有就是歧视,你说你家住在城外,别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当然,皇亲国戚和权贵高官的庄园我就不提了,那个不在我的生意范围,总的说来,城外买五亩宅,价格在三千到五千贯之间,距离城池越远越便宜,距离主街越远越便宜。”

    范宁迟疑一下问道:“我有个朋友,在虹桥一带买了一座五亩宅,花了两千贯钱,这个价格如何?”

    潘三郎冷笑一声道:“虹桥一带五亩宅的平均价格是三千贯,房东是傻子么?肯两千贯出售,这里面必有蹊跷。”

    “潘先生觉得会有什么蹊跷?”

    “这个....我不好随便说。”

    范宁连忙道:“那个朋友和我也是泛泛之交,潘先生但说无妨!”

    潘三郎这才缓缓道:“柴氏后周时期,汴梁只有内城,到本朝太宗时期,才扩修了外城,虹桥一带原本是郊远之地,是太宗时期得益于汴河交通便利才发展起来,地段确实不错,但我们做房宅的人都知道,虹桥一带只能买南岸的房宅,北岸除非是沿街店铺,住宅尽量别买。”

    “为什么?”

    “小官买宅最怕买到什么宅子?”

    “你是说凶宅和坟宅?”

    潘三郎点点头,“虹桥北岸一带原本就是汴梁出了名的野坟地,后来扩外城后,虹桥靠城比较近,有商业价值,便平坟修房,为了镇住阴邪,还在坟地最集中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铁佛寺,你朋友的房子距离铁佛寺多远?”

    范宁半晌说不出话来,程泽买的宅子就紧靠铁佛寺,他还因此得意洋洋说,紧靠寺院可以辟邪,原来是一座坟宅,难怪才卖两千贯。

    这种打击人的话不能多说,潘三郎便岔开了话题,他笑道:“其实买城外宅子确实不方便,晚上享受不到城内的各种便利。

    你和朋友晚上吃顿饭还担心会不会关了城门,万一出不去,你就得在城内找客栈了,还没法给家人说一声,白白让家人担心。

    而且很多来历不明的人不敢进城,一般都呆在城外,也不安全,所以我从不建议客人买城外的宅子,宁可买小一点,贵一点,也要买在城内。”

    范宁点点头,他也觉得潘三郎说得有道理,便也不想考虑城外的宅子了,这时,范宁忽然想起一事,连忙问道:“官员买宅有面积限制吗?”

    “前几年有这种说法,你说一个九品官住二十亩的大宅,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但朝廷一直没有明确,据说以后官宅修多了以后,会参照官宅的大小定规矩,以后可能会有明确规定,但目前还没有限制,不过商人倒有限制,商人买宅不得超过三亩,乐户、匠户不得买宅,别的限制就没有了。”

    范宁忽然明白为什么到了宋徽宗时代,东京的房价涨到天上去了,京城聚集了天下的最好资源,尤其开征花石纲,富裕的江南遭受重击,天下财富都聚集京城,富豪趋利避害,纷纷来京城购房,京城的房价怎么能不爆涨?

    “那说说外城吧!”范宁收回思绪问道。

    “正好附近就有一座五亩宅待售,我们不妨一起去看看,走两百余步就到了,我们边看边说!”

    范宁顿时有了兴趣,他也想买一座靠太学近一点的房宅,便起身道:“那就去看看吧!”

    两人走出房间,潘三郎锁了门,范宁又看见了那幅只卖一万六千贯钱的南城名宅广告,他又有点动心了。

    潘三郎笑道:“这座宅子确实不错,但房东有些条件,回头我带官人去看看。”

    范宁便不再多问了,他跟随潘三郎出了牙行,沿着保康门大街向北而去。

    走了百余步,潘三郎指着远处一座高墙大宅道:“那就是原相公丁谓的宅子,占地四十亩,我进去过一次,里面锦绣万千,美不胜收,现在已经被朝廷没收,一直空关着,估计会赏给某个皇亲国戚吧!”

    范宁点点头,他发现这一带的环境还不错,基本上都是中等以上人家,没有旧宋门一带那种贫民聚居的盛况。

    “这一带好像没有看见草泥房?”

    范宁说得比较含蓄,草泥房就是贫民区的代称,潘三郎笑道:“京城的穷人区有两种,一种叫做老汴梁,一般都在内城,还有一种叫做乞京人,主要是流民和外地来京城谋生的穷人,一般都住在城外,因为房租便宜,城内一间屋子月租五百文,城外只要三百文,象坟地房甚至只要月租百文,他们收入很低,当然愿意住在城外。”

    “外城反而条件好一点,对吧?”

    “就是这个道理,外城街道宽阔,基本上都是新修的瓦房,树木也多,居住条件普遍不错,你再看内城,人口多,道路狭窄,居住拥挤不堪,房宅也普遍老旧,但外城的房价就是不如内城,怎么说呢?我们这一行把内城称为古董,而外城是新烧的官窑,相对而言,古董当然要值钱一点。”

    又走出数十步,潘三郎一指左边巷子,“这边进去!”

    巷子不深,只有二三十步,两人走到巷子尽头,迎面是一座黑瓦门头,两边有抱鼓石,四周有高墙包围。

    “就是这座宅子,房东搬家去西京了,出售此房,保证和凶宅、坟宅无关。”

    潘三郎上前拍了拍铜门环,片刻,吱嘎一声,门开了,露出一张苍老的脸庞,穿着粗布短衣,一看就知道是看宅人。

    “秦大叔,我带人来看宅子,方便吧?”

    “方便!方便!快请进!”

    潘三郎带着范宁走进宅院,进门两边就是两排屋子,包括厨房、仓库以及下人房等等,都在这里,另外左边尽头是一座牲畜棚,紧靠储物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布置。

    其实看到这种布置,范宁便知道里面会是什么样子,无非是一座中庭,平时起居、会客、吃饭之处,两边各有一座独院,给未来长大的儿子,然后是主人住的后宅,最多挖口池塘、种点花什么的,总之中规中矩,小户人家的思维方式。

    范宁没有兴趣进去看了,他问道:“这座宅子多少钱?”

    “主人开价一万五千贯,讨价还价,再用白银支付,我估计一万三千贯能讲下来,官人可有兴趣?”

    “我们出去说吧!”

    潘三郎见范宁不进内宅,便知道他对这宅子没有兴趣,他笑了笑,“那我们出去吧!”

    两人走出巷子,;来到大街上,潘三郎笑问道:“官人对房子的布局不喜欢?”

    “一方面是这样,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巷子太窄了一点,马车进不去,门也太小了,家里有马车还没有地方停。”

    潘三郎回头看了一眼巷子,忍不住笑道:“我居然没看出这一点,确实太窄了,马车、牛车都进不去,而且里面还有几户人家,也不可能把巷子据为己有,原主人是一个商人,或许他不需要乘坐马车。”

    “潘先生刚才不是说,商人不准买三亩以上的宅子吗?”

    “那是十年前才定下的规矩,商人在此之前买下的宅子就不算了,而且只是说住宅,商铺不在限制之列,商人可以买带内宅的商铺,其实也是一回事,再说很多商人同时也是地主,官府也分不清,我感觉这个规定漏洞很多,实际上是一纸空文。”

    “原来如此!”

    范宁也觉得有点滑稽,朱家的商业是多么庞大,但谁敢说朱家是商人?

    被限制的其实是小商人,但小商人谁又能在京城买得起五亩的宅子,这个规定确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那我们再去看看那座低价出售的南城名宅如何,我想知道它的主人是谁?”